第(2/3)页 孙山不一样,政绩固然重要,但花钱花到合适的地方更重要。 王家村开荒也好,不开荒也好,生活都算得上不错,不是扶贫对象。给钱修水渠也只不过锦上添花。 沅陆县有不少村长等着雪中送炭,权衡利弊,认为“共同富裕”比政绩重要。 孙山对张师爷说:“这份文件还给王县丞,就说不通过。至于修水渠,王家村要是自己修,衙门不会反动。” 想修就合资修,衙门最多不会阻止。 张师爷赶紧应承:“是,大人。” 随后又问:“反对的原因写什么?” 孙山直截了当地说:“衙门没钱,没办法拨款。” 得,就这么明晃晃地告诉王县丞,让王县丞无话可说。 张师爷把“报告”递给王县丞。 王县丞疑惑地看了看,正是自己写的修水渠报告,怎么打回来了? 打开一开,朱红色的楷体字清晰地映入眼帘 “已阅,此事不受,来日再议。” 这把王县丞气得要死。 他的“奏折”是悄摸摸地混入一堆需要盖章的文件里,想着蒙混过关,一不注意,说不定就批。 王县丞也服气了,这么多的文件,孙山竟然一份一份地批阅,还把他的建议给拒绝了。 王县丞不服气地问:“张师爷,修水渠是好事啊,怎么孙大人不同意?” 本以为孙大人看到他的“陈情表”也会赞同修水渠。 自己需要为族人牟利,但也为孙大人添加政绩啊。修了水渠,旱地变水田,沅陆县又多了一份粮税了,往辰州府报告,更是倍有面子。 王家族人辛辛苦苦开荒,辛辛苦苦养地,如今就差挖渠引水,不要说成为上等水田,起码能成为中等。 能为沅陆县的田地册贡献一份力量,衙门出钱修一条水渠不过分吧。 张师爷其实也觉得不过分,唯一遗憾的是衙门只有一丁点钱,而这些钱得要用到更穷困的地方。 于是耐心地解释:“王大人,大人也认为的确要修水渠,只是,哎,衙门库房还有多少钱,你也知道的。实在抽不出钱来办这件事。孙大人也好心疼,怨恨自己无能,不能让沅陆县的收入更多。哎,王大人,这事孙大人是忍着难受给拒绝的。” 第(2/3)页